修复百年古厝 守护弱势族群
林彦伶因经商失败落脚苑里,租下没人要的古厝,靠著政府补助与社区居民群策群力,让古厝摇身成为著名景点,也替更生人、游民等弱势族群,带来新人生。
苗栗县苑里镇有一幢130多年历史、名为“东里家风”的三合院古厝,原为清代移民郑幼所有,子孙开枝散叶、陆续迁移后,曾有长达30年的时间无人居住,但它如今不仅成为苗栗县政府核定的三级古迹,更成为当地知名观光景点,背后推手之一即是林彦伶与社区伙伴们。
经商失败,租下闲置30年古厝“如何从18年前一步步走到今天,想想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林彦伶说。2001年,林彦伶因经商失败来到苑里,当时经济情况不好,住不起好房子,便租下已经30年没人住的郑家古厝。
林彦伶回忆:“老实说,租了之后我有点后悔,因为口袋里没有半毛钱,要怎么整理这么大一栋没水没电、屋顶破好几个洞的古厝?”于是,她成立苗栗县农渔牧业休闲观光推展协会,申请劳工委员会多元就业方案,但方案只提供人力,没有补助材料经费,林彦伶只好去墓仔埔、砖窑捡人家不要的砖头修补,或从其他废弃老屋捡十材料,加上水保局“农村窳陋空间改善计划”的支持,一点一滴将古厝修复成如今的样貌。
林彦伶认为,能修复古厝主要原因,除了靠社区居民通力合作,以废物利用精神降低成本也很重要,如今看到古厝的桌椅、门板,甚至是民宿卖点:红眠床,也是捡来的,居民们还会捐赠家中用不到的日用品。
而修复后的古厝,展现出古色古香的外观,引来古装剧剧组注意,纷纷来此拍戏,林彦伶便以超值价格提供食宿,不收场租,但要求剧组若有临时演员需求,一定要聘请当地居民,借此创造就业机会,如《台湾奇案》、《戏说台湾》等节目都曾在此取景。
近年来,古装剧拍摄需求减少,林彦伶便透过举办古厝婚礼、古装剧体验游程,持续将古厝魅力及价值发扬光大。她说:“目前东里家风每年大约会举办过10几次古厝婚礼,还是会需要临时演员及工作人员。另外,协会也训练街友当导演,指点游客穿上戏服演古装剧,并将过程拍照护贝、烧录成DVD供游客留念。”
除了传统婚礼,游客也可以在此体验抓周、收涎等传统习俗。林彦伶还有一个愿景,就是将东里家风古厝打造成像日本“时代村”的文创园区,游客参观时都要换上古装,仿佛搭上时光列车,回到阿公阿嬷时代的生活。
延伸古厝价值,协助小农销售将古厝打造成观光景点之余,林彦伶也致力于为高龄化农村注入新血。她说:“起初,协会中只有一、两个年轻人,现在已增加到14位以上,大多是因为在都市生活遇到困境,才返回苑里寻找新生活,至少开销较小。”
这群返乡青年的耕作面积合计约15公顷,种植稻米、火龙果、水梨及各式蔬菜。除了透过小地主大佃农政策承租土地,也会向年事已高、无力耕种的农民承租,部分协会成员甚至无偿提供土地。林彦伶说:“其中不少是从以前就一起做社区工作的居民,譬如理事长的土地就不收租,因为他知道我们是在做公益。”至于收成的作物除了运到“山守现直卖所”卖,林彦伶也提供古厝空间,做为当地小农的销售平台。
林彦伶认为,青年返乡务农的门槛之一,就是不像上班族一样有固定收入,协会借由提供年轻人固定薪水,协助他们站稳脚步。工作内容除了在当地农民需要人手时提供协助,也必须处理协会各项事务,譬如:维护协会认养的社区公园。其中几位年轻人因务农有了稳定收入后,便不再领取薪资,更进一步回馈协会,捐助更生人家庭孩童的就学费用,形成一股正面良善的循环力量。
帮助更生人、弱势群体就业协会不只修复古厝,也修复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命。协会成员许多并非一开始就是任职,有些可能有精神或心理问题,或者因经济压力走投无路。林彦伶说:“这里就像庇护所,住了一段时间,身心恢复得差不多了,就开始依照专长提供服务,譬如管理民宿、木工、水电等。”
如今,饼铺做饼的师傅是更生人。养鸡场则是由一位嵴椎损伤患者、一位小儿麻痹患者,加上几位更生人一同负责。林彦伶说:“还有一位女性更生人会做巧克力,所以我们也卖巧克力,虽然协会做的事情很杂,但重要的是帮助每个人以原有技能换取温饱,获得自信心及社会价值。”
类似失依老人、精神病患与更生人这种弱势族群,目前约有20位住在古厝中,协会也协助8个更生人家庭在附近租屋,提供就业机会,或是提供农地耕作,还收容过3位弃婴,帮忙寻找适合的寄养家庭。
事实上,协会担负起类似社福机构的功能,却没有为照顾弱势工作而申请补助,林彦伶说:“有人看到很多游览车进来,以为协会赚很多钱,但其实每个月固定薪资支出就要100多万。游客多时,还需要请居民帮忙准备餐点、整理环境,临时工当天现领薪资,加上交通费补助,成本不低。”虽然协会赚不到钱,但重要的是创造就业机会,让钱在乡村中流动。对林彦伶来说,尽量不要募款或补助,要自己赚钱,社区居民物质欲望不高,只要生活过得去就好了,最期待的还是家庭安定与幸福。
目前,协会约有30多位全职员工,外加50多位临时员工,每月约有80人在此赚取生活所需。工作内容包括:导览解说、协助农事、捡鸡蛋、照顾家禽。即使7、80岁长辈,也能当摄影团体的外拍模特儿赚取外快。甚至有台中丰原的失依老人,远从基隆、屏东来的更生人在此落脚。林彦伶将协会定义为:“一个共生家庭,让艰苦、走投无路的人不要想不开,可以来这里讲讲话、调整心情,人生可以重来一次。”
筚路蓝缕走过18年,林彦伶坦言,做社区工作总是辛苦:“但回头看看这些因为协会而得到照顾的家庭和弱势族群,就又有了继续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