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车辆汰换补助遭质疑选前大洒币!环保署:与选举无关
环保署表示,我国摩托车总数超过1,390万辆,为全世界摩托车密度最高的国家, 图:阎芝霖/摄
有媒体报导指出,环保署推动的老旧车辆汰换补助政策是因选举才推出,质疑选前大洒币,讨好摩托车族,对此,环保署今(28)日回应,此说法与事实不符,且违背环保专业。
环保署表示,空气污染来源众多,根据国内学者研究,工业占27.5%、车辆27.5%、其他来源占45%。因此,多年来除要求国公营事业及锅炉改善外,亦推动高污染车辆改善及补助汰旧换新。
自102年起至今,已淘汰超过250万辆二行程摩托车、4万2,000辆1-3期大型柴油车。相较102年车辆移动污染源排放总量,每年可减少总悬浮微粒(TSP)2,132公吨、氮氧化物(NOx)3万1,823公吨以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2万7,955公吨,削减各污染物排放量约7%-22%,对于空气品质改善有正面效益,此政策已实施多年,是基于改善空污专业判断,与选举无关。
另外,我国摩托车总数超过1,390万辆,为全世界摩托车密度最高的国家,环保署表示,考量目前二行程摩托车仅剩60余万辆,污染贡献比率约1%,而一至四期老旧四行程摩托车约520余万辆,数量庞大,且七期燃油摩托车的污染排放仅为四期车的20%,因此自109年起鼓励汰旧的对象扩大,修正推动一至四期摩托车汰旧换新购买七期摩托车及电动摩托车的补助政策,以鼓励车厂提前生产符合110年起才实施的七期标准,降低摩托车污染程度。
而原规划将8万辆1~2期大型柴油车全数淘汰政策,经务实检讨后,该8万辆大型柴油车中有4万辆因台湾油品品质的改善已能符合标准,有2万辆可以在维修后符合排放标准,需淘汰的仅剩2万辆。所以在空气品质改善目标不变下,对于大型柴油车的管制,调整原先单纯淘汰手段,而是改以淘汰,调修并行之政策工具,同样达成改善目标。
最后,环保署强调,制定相关政策,一向秉持专业,一步一步朝向国家目标前进,自104年实施空气污染防制方案以来,红害站次由997次降至108年11月底171站次可见延续努力的成果,未来,还是会继续长期改善主轴,在全民的配合下,让大家呼吸一口好空气。
有媒体报导指出,环保署推动的老旧车辆汰换补助政策是因选举才推出 质疑选前大洒币,讨好摩托车族, 环保署今(28)日回应,此说法与事实不符,且违背环保专业。